如何理解十六大报告中总结的13年十条基本经验?
发布时间:2003-03-14 作者: 来源:welcometo欢迎光临888集团 点击数:3
龚育之在2002年11月28日的《人民日报》上撰文说, 13年的基本经验,又是改革开放以来党的基本经验的继承、深化、丰富和发展,也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党的基本经验的继承、深化、丰富和发展。十一届六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对新中国成立以来党的基本经验做了总结。在纪念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20周年的时候,江泽民同志对改革开放20年的基本经验做了总结。江泽民同志还在各种场合对党的基本经验做过多次总结。这些经验总结,都是相互衔接而又不断发展的。
十六大报告总结13年的基本经验,第一条就是:“坚持以邓小平理论为指导,不断推进理论创新。”
这是带总的一条。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集体,13年来最重要的经验,就是高举邓小平理论的旗帜,确立了邓小平理论在全党的指导地位,坚持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无论遇到什么困难和风险都不动摇,并且在实践中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创新得到不断的推进。
还在十三届四中全会上,新就任党的总书记的江泽民同志就明确宣布:“我们党已经制定和形成了一条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路线和一系列基本政策。概括地说,就是邓小平同志多次指出、最近再次强调的,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这次中央领导作了一些人事调整,但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路线和基本政策没有变,必须继续贯彻执行。在这个最基本的问题上,我要十分明确地讲两句话:一句是坚定不移,毫不动摇;一句是全面执行,一以贯之。”这就开宗明义地表明了新的中央领导集体的基本态度。
十三届五中全会上,邓小平同志全退的愿望得到中央全会的同意。全会同时指出:邓小平同志关于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理论,是毛泽东思想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继承和发展,必须使它在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进程中发挥重大指导作用。
邓小平南方谈话之后,全党在理论旗帜上的自觉性更加提高。十四大报告在对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14年的基本总结中,全面论述了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历史条件和实践基础、历史由来和发展过程、历史地位和理论体系,从9个方面完整地展开了它的主要内容,确立了这个理论在全党的指导地位。接着,《邓小平文选》第三卷在邓小平同志亲自主持下编辑出版,前两卷也跟着修订出版。邓小平同志的主要著作在他生前由他主持编定出版,这是一件意义重大的事情。江泽民同志在学习《邓小平文选》第三卷报告会上的讲话中深刻指出:“中国共产党成立之初,就郑重地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写在自己的旗帜上。经过延安整风和党的七大,又郑重地把马克思列宁主义与中国革命的实践之统一的思想———毛泽东思想写到自己的旗帜上。从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始,经过十二大、十三大到十四大,我们党又郑重地把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写到了自己的旗帜上。”
1997年初,邓小平同志逝世。领导我们开创新时期开辟新道路的领袖人物不在了,中国将向何处去?党内外、国内外都很关注。党中央在讣告和悼词中庄严宣告:“在跨越世纪的新征途上,更高地举起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伟大旗帜,更好地贯彻执行党的基本路线,是我们党中央领导集体坚定不移的决心和信念,也是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的共识和愿望。”悼词结尾讲了10个“我们一定要”,这也是对党在新时期的基本经验的一次简要的总结。十五大报告,更是以“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面推向二十一世纪”为大会的主题,强调旗帜问题至关紧要,旗帜就是方向,旗帜就是形象。坚持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路线不动摇,就是高举邓小平理论的旗帜不动摇。在当代中国,只有把马克思主义同当代中国实践和时代特征结合起来的邓小平理论,而没有别的理论能够解决中国社会主义的前途和命运问题。坚持邓小平理论,在实践中继续丰富和创造性地发展这个理论,这是党中央领导集体和全党同志的庄严历史责任。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开拓创新,是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品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就是中国共产党在理论上的开拓创新。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举和坚持邓小平理论,在实践中丰富和创造性地发展这个理论,从经济、政治、科教、文化、军事、统战、民族、宗教、外交、党的建设等许多方面不断推进政策和理论的创新。
十六大报告总结13年的基本经验,第二、三、四条是:“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用发展的办法解决前进中的问题”;“坚持改革开放,不断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这就是基本路线的“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在实践中的行动纲领。
十一届三中全会所实现的路线转变,最根本的一条,就是从社会主义制度建立以后仍然以阶级斗争为纲,转变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以发展生产力为社会主义的首要任务。“发展是硬道理”。“抓住时机,发展自己,关键是发展经济。”邓小平南方谈话中的这些名言,激励和指引我们党把我国的经济发展驶进了快车道。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紧紧地把握住这个硬道理,并且强调:发展要有新思路。新思路要不断开拓。十六大报告总结13年,突出了三条新思路:一是坚持扩大内需的方针。外需内需都推动着经济发展,中国这样大的社会主义国家发展经济势必以扩大内需为主,在外需受到世界经济低迷影响的时候尤其是这样。二是实施科教兴国战略。这是我们自己发展经验的总结,也是世界发展经验的总结。三是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这既是吸取当代世界经验的成果,又是对中国发展的得失进行深刻的战略反思的成果。只有克服盲目和近视的发展观,树立可持续发展观,才能实现速度和结构、质量、效益相统一,经济发展和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而经济发展是社会全面进步的基础,不断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保证人民共享发展成果,则是社会主义制度下发展经济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十一届三中全会所实现的路线转变,最根本的又一条,就是从僵化半僵化转变到全面改革,从封闭半封闭转变到对外开放。改革开放是新时期的主要特征,是实现现代化的强国之路。改革包括经济改革、政治改革、教育科技文化改革和其他各项社会事业的改革,要从实际出发,整体推进,重点突破,循序渐进,注重制度建设和创新。经济改革从邓小平南方谈话和十四大确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以后,进入到一个新的发展阶段。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强调:我们所要建立的市场经济,是同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相结合的市场经济,是使市场在社会主义国家宏观调控下在资源配置中起基础性作用的经济;而以社会主义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则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对外开放,以建立经济特区为突破口,到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也进入到一个新的发展阶段。这就要求我们更加积极地参与国际经济技术合作和竞争,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不断提高对外开放水平。
四项基本原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我们党一直强调的立国之本。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人民民主专政的国体,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政体,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以及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基本政治制度。这些都是我们必须坚持的。而改革开放和集中力量进行现代化建设,又赋予这些基本政治制度以新的时代内容,要求它们根据时代的需要不断地完善和发展。这就要积极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以保障人民行使当家作主的权利和其他各项公民政治权利与经济社会权利。
十六大报告总结13年的基本经验,第五条是:“坚持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两手抓,实行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第六条是:“坚持稳定压倒一切的方针,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这两条是坚持“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根本保证。
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特征。改革开放最初10年最大的失误在教育,在精神文明建设这一手比较软。针对这个情况,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13年来始终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方针,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上采取了许多实际步骤,取得了许多重要经验。
稳定是改革和发展的前提。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中国的改革和发展总的说是在稳定中前进的,这是总结和吸取了反右派运动、“大跃进”和“人民公社”运动、反右倾运动、“四清”运动,直到“文化大革命”十年动乱的教训的结果。同那种以阶级斗争为纲的连续不断的动荡和破坏相比,改革开放以来的情况完全是不可同日而语了。但是,仍然未能防止和避免1989年那样的政治风波。有鉴于此,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特别注意稳定,提出了“抓住机遇,深化改革,扩大开放,促进发展,保持稳定”的基本方针,把改革的力度、发展的速度和社会可承受的程度统一起来,把不断改善人民生活作为处理改革、发展、稳定关系的重要结合点,从而保持了13年持久的稳定。之所以能够做到这样,是因为我们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是正确的,我国经济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给人民群众带来了实惠,人民支持和拥护我们党;是因为我们党大力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全面加强思想政治工作;是因为我们党反复强调,对任何可能引起不稳定的因素都要把它们化解在基层,制止在萌芽状态;最根本的是我们党中央是团结一致的,全党是团结统一的,遇到了什么问题,大家按照中央的要求,统一步伐,齐心协力地加以解决。我们所珍视和追求的稳定,不是消极的稳定、静止的稳定,而是推进着改革和发展的稳定,是由改革和发展支持着的稳定,从而是能够保持21世纪改革和发展顺利前进的稳定。
十六大报告总结13年的基本经验,其他各条是:第七,“坚持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走中国特色的精兵之路”;第八,“坚持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不断增强中华民族的凝聚力”;第九,“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维护世界和平与促进共同发展”;第十,“坚持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这四条,是党的基本路线在各个方面的展开,这里就不多加论述了。(人民网整理)
来源:人民网 2002年11月29日
十六大报告总结13年的基本经验,第一条就是:“坚持以邓小平理论为指导,不断推进理论创新。”
这是带总的一条。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集体,13年来最重要的经验,就是高举邓小平理论的旗帜,确立了邓小平理论在全党的指导地位,坚持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无论遇到什么困难和风险都不动摇,并且在实践中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创新得到不断的推进。
还在十三届四中全会上,新就任党的总书记的江泽民同志就明确宣布:“我们党已经制定和形成了一条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路线和一系列基本政策。概括地说,就是邓小平同志多次指出、最近再次强调的,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这次中央领导作了一些人事调整,但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路线和基本政策没有变,必须继续贯彻执行。在这个最基本的问题上,我要十分明确地讲两句话:一句是坚定不移,毫不动摇;一句是全面执行,一以贯之。”这就开宗明义地表明了新的中央领导集体的基本态度。
十三届五中全会上,邓小平同志全退的愿望得到中央全会的同意。全会同时指出:邓小平同志关于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理论,是毛泽东思想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继承和发展,必须使它在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进程中发挥重大指导作用。
邓小平南方谈话之后,全党在理论旗帜上的自觉性更加提高。十四大报告在对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14年的基本总结中,全面论述了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历史条件和实践基础、历史由来和发展过程、历史地位和理论体系,从9个方面完整地展开了它的主要内容,确立了这个理论在全党的指导地位。接着,《邓小平文选》第三卷在邓小平同志亲自主持下编辑出版,前两卷也跟着修订出版。邓小平同志的主要著作在他生前由他主持编定出版,这是一件意义重大的事情。江泽民同志在学习《邓小平文选》第三卷报告会上的讲话中深刻指出:“中国共产党成立之初,就郑重地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写在自己的旗帜上。经过延安整风和党的七大,又郑重地把马克思列宁主义与中国革命的实践之统一的思想———毛泽东思想写到自己的旗帜上。从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始,经过十二大、十三大到十四大,我们党又郑重地把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写到了自己的旗帜上。”
1997年初,邓小平同志逝世。领导我们开创新时期开辟新道路的领袖人物不在了,中国将向何处去?党内外、国内外都很关注。党中央在讣告和悼词中庄严宣告:“在跨越世纪的新征途上,更高地举起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伟大旗帜,更好地贯彻执行党的基本路线,是我们党中央领导集体坚定不移的决心和信念,也是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的共识和愿望。”悼词结尾讲了10个“我们一定要”,这也是对党在新时期的基本经验的一次简要的总结。十五大报告,更是以“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面推向二十一世纪”为大会的主题,强调旗帜问题至关紧要,旗帜就是方向,旗帜就是形象。坚持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路线不动摇,就是高举邓小平理论的旗帜不动摇。在当代中国,只有把马克思主义同当代中国实践和时代特征结合起来的邓小平理论,而没有别的理论能够解决中国社会主义的前途和命运问题。坚持邓小平理论,在实践中继续丰富和创造性地发展这个理论,这是党中央领导集体和全党同志的庄严历史责任。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开拓创新,是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品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就是中国共产党在理论上的开拓创新。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举和坚持邓小平理论,在实践中丰富和创造性地发展这个理论,从经济、政治、科教、文化、军事、统战、民族、宗教、外交、党的建设等许多方面不断推进政策和理论的创新。
十六大报告总结13年的基本经验,第二、三、四条是:“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用发展的办法解决前进中的问题”;“坚持改革开放,不断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这就是基本路线的“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在实践中的行动纲领。
十一届三中全会所实现的路线转变,最根本的一条,就是从社会主义制度建立以后仍然以阶级斗争为纲,转变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以发展生产力为社会主义的首要任务。“发展是硬道理”。“抓住时机,发展自己,关键是发展经济。”邓小平南方谈话中的这些名言,激励和指引我们党把我国的经济发展驶进了快车道。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紧紧地把握住这个硬道理,并且强调:发展要有新思路。新思路要不断开拓。十六大报告总结13年,突出了三条新思路:一是坚持扩大内需的方针。外需内需都推动着经济发展,中国这样大的社会主义国家发展经济势必以扩大内需为主,在外需受到世界经济低迷影响的时候尤其是这样。二是实施科教兴国战略。这是我们自己发展经验的总结,也是世界发展经验的总结。三是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这既是吸取当代世界经验的成果,又是对中国发展的得失进行深刻的战略反思的成果。只有克服盲目和近视的发展观,树立可持续发展观,才能实现速度和结构、质量、效益相统一,经济发展和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而经济发展是社会全面进步的基础,不断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保证人民共享发展成果,则是社会主义制度下发展经济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十一届三中全会所实现的路线转变,最根本的又一条,就是从僵化半僵化转变到全面改革,从封闭半封闭转变到对外开放。改革开放是新时期的主要特征,是实现现代化的强国之路。改革包括经济改革、政治改革、教育科技文化改革和其他各项社会事业的改革,要从实际出发,整体推进,重点突破,循序渐进,注重制度建设和创新。经济改革从邓小平南方谈话和十四大确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以后,进入到一个新的发展阶段。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强调:我们所要建立的市场经济,是同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相结合的市场经济,是使市场在社会主义国家宏观调控下在资源配置中起基础性作用的经济;而以社会主义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则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对外开放,以建立经济特区为突破口,到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也进入到一个新的发展阶段。这就要求我们更加积极地参与国际经济技术合作和竞争,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不断提高对外开放水平。
四项基本原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我们党一直强调的立国之本。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人民民主专政的国体,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政体,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以及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基本政治制度。这些都是我们必须坚持的。而改革开放和集中力量进行现代化建设,又赋予这些基本政治制度以新的时代内容,要求它们根据时代的需要不断地完善和发展。这就要积极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以保障人民行使当家作主的权利和其他各项公民政治权利与经济社会权利。
十六大报告总结13年的基本经验,第五条是:“坚持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两手抓,实行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第六条是:“坚持稳定压倒一切的方针,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这两条是坚持“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根本保证。
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特征。改革开放最初10年最大的失误在教育,在精神文明建设这一手比较软。针对这个情况,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13年来始终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方针,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上采取了许多实际步骤,取得了许多重要经验。
稳定是改革和发展的前提。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中国的改革和发展总的说是在稳定中前进的,这是总结和吸取了反右派运动、“大跃进”和“人民公社”运动、反右倾运动、“四清”运动,直到“文化大革命”十年动乱的教训的结果。同那种以阶级斗争为纲的连续不断的动荡和破坏相比,改革开放以来的情况完全是不可同日而语了。但是,仍然未能防止和避免1989年那样的政治风波。有鉴于此,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特别注意稳定,提出了“抓住机遇,深化改革,扩大开放,促进发展,保持稳定”的基本方针,把改革的力度、发展的速度和社会可承受的程度统一起来,把不断改善人民生活作为处理改革、发展、稳定关系的重要结合点,从而保持了13年持久的稳定。之所以能够做到这样,是因为我们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是正确的,我国经济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给人民群众带来了实惠,人民支持和拥护我们党;是因为我们党大力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全面加强思想政治工作;是因为我们党反复强调,对任何可能引起不稳定的因素都要把它们化解在基层,制止在萌芽状态;最根本的是我们党中央是团结一致的,全党是团结统一的,遇到了什么问题,大家按照中央的要求,统一步伐,齐心协力地加以解决。我们所珍视和追求的稳定,不是消极的稳定、静止的稳定,而是推进着改革和发展的稳定,是由改革和发展支持着的稳定,从而是能够保持21世纪改革和发展顺利前进的稳定。
十六大报告总结13年的基本经验,其他各条是:第七,“坚持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走中国特色的精兵之路”;第八,“坚持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不断增强中华民族的凝聚力”;第九,“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维护世界和平与促进共同发展”;第十,“坚持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这四条,是党的基本路线在各个方面的展开,这里就不多加论述了。(人民网整理)
来源:人民网 2002年11月29日